页面

2013年10月28日星期一

大话修行27

大话修行27
杏子:佛经提到六根的问题,其对应的环境因素叫做六尘。记得好早以前……虚空她们说,实际上是七根? 
S:是的,忘记是记录在哪一篇里了? 
杏子:生命的特征就是感觉与印记,简单的说,生命就是感觉与印记——人身仅仅是个感觉与印记的载体。 
S:可以这样理解…… 
杏子:灵魂……呢? 
S:所谓的灵魂是个传统的说法,东方的民俗信仰,道教,西方的宗教等等,都是认为人是有灵魂的。西方宗教认为人死了以后并不是人身去天堂,仅仅是人的灵魂去天堂。比较正宗的道教也是认为人身死了以后,灵魂可以成仙得道等等。 
但是,佛教一般不使用灵魂这个名词,叫做什么中阴体之类的东西等等。 
古老的中华文化是使用灵魂这个名词的,不然就不会有灵魂这两个字出现了? 
杏子:我们应该使用什么名词描述这个所谓的灵魂现象呢? 
S:很早以前西洋女王就对秋云讲了……是感觉回归。 
虚空她们几乎是不使用灵魂这两个字的。我认为叫做感觉——是最贴近真相,最得当的说法了。 
可以比较机械的认为——我们说的感觉,就是自古以来人们说的那个所谓的灵魂。其中感对应魂;觉对应灵。 
感犹如觉的触角,神经,反射弧,探针,浏览器,搜索引擎等等。感把获得的对环境的感知、感应、感受、感冒、感动、感情、感谢等等的,传递给觉。 
觉因感而动……并对应于——视觉、听觉、味觉、触觉、嗅觉、意觉,等等。 
但是这些觉并不是我们说的那个生命本质的感觉? 
生命本质的感觉是非物质性的,上述的那些都是物质性的——两个不同的领域概念。 
杏子:生命本质的感觉……那个觉,如何?是个什么觉? 
S:姑且先叫做……睡觉吧? 
杏子:处于睡眠状态的觉?何时能够成为醒觉呢? 
S:还是先不要去理会那个大颠的说法吧? 
待续2013-9-21 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